鄭州: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
作者:張學民
空中花園,屋頂綠化,墻面植被,管道直飲水入戶,夏天小區自動控溫會人工降雨,融雪系統會自動融雪小區路面,立體生態建筑,低碳節能材料......
這是位于鄭州市高新區國資平臺公司開發的一個片區項目。
這樣的綠色建筑以往經常會出現在各種網絡視頻中,它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居住環境,如今這種充滿高科技且宜居環保美麗的綠色建筑在鄭州逐漸變為現實,以一種全新生態居住方式,開啟了河南垂直立體空中庭院時代,為居住產品帶來開創性的革新。
截至目前,鄭州市綠色建筑面積已達12038.67萬平方米,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共206個,建筑面積2937.66萬平方米,占全省綠建標識面積的近一半,市政府共發放綠建標識項目獎補資金3600多萬元。
近幾年來,鄭州市綠色建筑的推廣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充分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執政新理念。此后,綠色經濟被屢屢提及。
鄭州市委、市政府認識到,建筑業作為最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之一,在生態中國建設中承擔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建設優美人居環境,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及幸福感,是建設領域統籌兼顧“生態文明”思想的最佳路徑,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戰略意義。
思路明確,思想統一。鄭州市十年來牢牢抓住綠色建筑這個牛鼻子,在房地產市場做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探索。
立體生態創新建筑城市立面效果圖
一、加快制定綠色建筑政策,加強指導,不斷完善。
為落實國家和省綠色建筑政策,鄭州市2014年就出臺了《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通知》,要求當年12月起,全市范圍內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新立項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應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其中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必須達到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并對獲得二星級、三星級運行標識的綠色建筑進行獎補,在全省地級市中第一個對大型公建等建筑提出綠色建筑要求。2017年鄭州市政府又印發了文件,強調了“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制定、細化了獎補政策,并要求從當年12月起,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新建民用建筑(個人自建房除外)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此項工作開展在全國城市中處于前列。為了更加有效地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規范綠色建筑活動,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城鄉生態宜居水平,2020年鄭州市又印發了《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特別是在2022年6月,鄭州市政府在《關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中特別強調:要提高商品房的品質,落實《河南省綠色建筑條例》,嚴格高容積率、低綠地率項目審批程序,對低容積率、高綠地率、環保節能和立體生態建筑予以政策支持,對銷售限價給予一定比例的上浮,逐步增加高品質住宅供應量,并提高了對綠色建筑的獎勵標準,單個項目最高獎達到300萬元。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有力的保證了綠色建筑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對綠色建筑工作閉合管理,狠抓制度落實,強化監督力度。
鄭州市政府職能部門強化對綠建工作實行閉合管理,將綠色建筑監管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突出綠色建筑審批環節、建設環節、施工環節和驗收環節。通過嚴把方案階段和施工圖階段設計審查關,從而達到綠色建筑設計過程控制目的。他們還抓好對建設項目全過程的監管,嚴把施工過程關,做到綠色建筑專項檢查常態化。對沒有進行綠色建筑專項驗收的工程,建設單位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建設行政管理部門不得進行竣工驗收備案。對不按照綠色建筑或建筑節能規定進行設計、施工的項目, 不得參與建設科技進步 (綠色建筑創新)獎、市新技術示范工程獎、市綠色示范工程獎、市優質結構 (結構商鼎杯)工程及 “商鼎杯”等各類優質工程獎項的評選。
在綠色建筑標識評價工作中,嚴格落實國家、省相關法規制度,嚴密組織標識評價,規范評價程序,保證綠建標識評價全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建立綠建評價標識項目管理臺賬,強化對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以及標識項目實施情況的事中事后監管,確保整個過程的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
三、大力推進綠色科研項目研發,切實做好技術保障。
依托城市建設科技發展基金平臺,鄭州市城鄉建設局每年會從公開征集到的城建科研項目中評選一批有科研價值的項目進行立項,并發放獎勵資金,其中有不少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等方面的科研項目。通過對立項的城建科研項目調研與反饋來看,大量科技成果在已實施的工程項目中取得豐厚的直接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推動了鄭州市綠色建筑的發展,為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立體生態創新建筑庭院房效果圖
四、多措并舉,加大宣傳綠色建筑理念,加快綠色知識培訓。
鄭州市每年都會利用節能宣傳月、低碳日等活動,通過懸掛標語、發放宣傳資料、有獎問答等方式,走進社區、廣場、工地、學校等場所,對綠色建筑相關內容和知識進行宣傳普及,提高民眾對綠色建筑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讓綠色建筑的觀念深入人心,樹立起節約節能、綠色生活與低碳環保的生活理念。鄭州市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金茂府、五方科技館、海馬商務中心等綠色建筑,從運營效果上向公眾展示了綠色建筑的魅力,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同時他們制定綠色建筑培訓計劃,對全市規劃、設計、審查機構、施工、監理、質監、物業以及綠色建筑咨詢等單位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將綠色建筑知識作為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提供綠色建筑全過程咨詢服務,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管理人才。
五、大力加強綠色建材技術產品推廣。
鄭州市積極推廣綠色建材,制定支持綠色建材企業和采用綠色建材項目的政策措施,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數據庫,支持星級綠色建筑、政府投資性項目、重點工程和裝配式建筑等優先采用綠色建材產品。
推動建筑節能與保溫結構一體化技術體系和材料規模發展,建筑施工應當使用預拌砂漿、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建筑結構鋼材,推廣應用滿足節能需要的新型墻體材料、節能標識門窗等,鼓勵優先使用獲得評價標識的綠色建材。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加大文明施工監管力度,嚴查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以綠色施工帶動文明施工,培育能起到引領作用的示范工地,特別是申報二星級 (含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的項目, 以點帶面,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推動太陽能建筑光熱一體化、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規?;瘧?,采用可持續的節能環保新能源,引導居住建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立體生態創新建筑庭院實景圖
10年來,鄭州市綠色建筑的發展,成績斐然,助力了建筑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做出了大的貢獻。市政府的重視程度及推行力度是極大的,因為立體生態創新建筑確實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方向,房地產行業結合未來立體生態創新建筑,進行住宅產品的革新,不僅是方向,更是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必然之選。當然鄭州市的綠色建設還存在著綠色建筑理念還未完全深入人心、綠色建筑品質需要進一步提升等方面不足,這些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優化改進。(作者系鄭州高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數字經濟、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企業創新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潘玉駒: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
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溫州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溫州大學副校長潘玉駒認為,數字經濟為我國經濟“穩增長”提供關鍵力量,為我國經濟“調結構”提供新引擎,為我國經濟“促轉型”提供重要保障。我們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戰略前沿領域,培育一批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促進產業化、規?;瘧貌崿F集群化發展,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著力塑造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規模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構建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形成適應我國制度優勢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構建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必須著力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我們不僅要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技術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數字化國際規則制定、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在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中發揮作用,為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摘編自《光明日報》
【江小涓、白京羽:把握數據要素特征,推動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白京羽表示,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要素具有產權復雜性、交易多元化、技術依賴性強等特征?!皵祿畻l”既把握數據同其他生產要素的共性,又把握數據要素的特性,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措施。首先是處理好數據產權和使用權的關系?!皵祿畻l”提出“探索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制度”,要求“根據數據來源和數據生成特征,分別界定數據生產、流通、使用過程中各參與方享有的合法權利”,從而在總體框架上采用結構性分置,具體操作上采用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創造性提出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和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構建中國特色數據產權制度體系。其次是處理好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關系?!皵祿畻l”提出“完善和規范數據流通規則,構建促進使用和流通、場內場外相結合的交易制度體系,規范引導場外交易,培育壯大場內交易”,并在完善數據全流程合規與監管規則體系、統籌構建規范高效的數據交易場所、培育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務生態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為探索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場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有利于探索更優的數據交易方式。最后是處理好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的關系?!皵祿畻l”對公共數據的開發利用作出規定,主基調是堅持開放共享,但可以無條件開放的公共數據是有限的,“數據二十條”也要求“依法依規予以保密的公共數據不予開放,嚴格管控未依法依規公開的原始公共數據直接進入市場,保障公共數據供給使用的公共利益”。
摘編自《人民日報》
【汪玉凱:抓住數據治理這一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認為,目前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為城市治理提出了多方面需求,快速城鎮化給城市治理帶來挑戰,智慧城市建設中各地的差異很大,也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數據治理成為智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在城市現代化過程中,提升公共數據治理能力是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數據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是精細治理的基礎。加強公共數據治理能極大地整合公共數據資源,提高公共數據的共享水平。加強公共數據治理能更好地造福社會,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提升我國公共數據治理能力的路徑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加強智慧城市建設中公共數據基礎設施的統籌,防止重復建設,特別要注重改變觀念,提高數據治理能力。二是通過改革加大公共數據改革的力度,提高公共數據資源的共享度。三是要制定嚴格的制度,保障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其中要處理好公共安全與公共數據開放的關系、處理好在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橫向和縱向關系、處理好公共數據開放與保護個人隱私之間的關系。四是在實踐中探索將部分公共數據資源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開放,實現雙贏。
摘編自《北京日報》
【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推動企業成為全鏈條創新的主導力量】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者,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對經濟穩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必須堅持全面系統創新,完善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企業成為從創新決策、科研組織、研發投入到成果轉化全鏈條創新的主導力量。一是加強分類指導,健全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型骨干企業—科技領軍企業—世界一流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二是完善決策咨詢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決策的主體地位。建立企業常態化參與國家科技戰略決策的機制,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開展創新。建立企業家科技創新咨詢座談會議制度及企業創新高端智庫網絡,健全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科技計劃項目形成機制,強化從企業和產業實踐中凝練應用研究任務。三是優化項目組織實施機制,強化企業科研組織的主體地位。四是完善資源配置機制,強化企業研發投入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提高基礎研究投入。五是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強化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地位。六是深化人才引育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人才支撐。推動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加強對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的支持。七是完善政策落實機制,營造企業創新良好生態。統籌推進企業創新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形成各類企業“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
摘編自《學習時報》
?。ü饷骶W記者 王曉秋整理)
?